內容介紹福山宮相傳興建於光緒年間。根據古籍記載,據傳本地農民偶在溪澗拾獲金礦,拿到暖暖示人,聞風而至的三貂堡林英、林黨兩名兄弟發現這是金礦,於是假藉神明,向九份一帶居民謊稱:「台灣山脈為福州鼓山之龍脈渡海而來者,九份雞籠山是台灣龍頭,海中的基隆嶼即龍珠,如有斷龍脊者,天譴必至」,而二兄弟卻偷偷開採得金二千餘兩而致富。兩人曾在礦脈中找到一含金的巨石,為表示對神明的感謝與尊敬,在現在的福山宮址用此巨石塑像立廟,為本廟的發源。這裡也就被稱為”土地公坪”。 可惜林姓兩兄弟衣錦還鄉後揮金如土,很快便兩手空空,遷怒土地公,憤怒之餘,回來九份將土地公金身擊毀搗碎淘洗得九兩餘黃金。但之後家道一落千丈,貧病交迫,財散人亡。他們的遭遇,讓居民篤信惟有虔誠信仰才能得到土地公庇佑而致富,所以眾人香火長敬,加上日據時代,九份地區礦業發達,福山宮也形成全省最大的土地公。 福山宮在日據時代不僅是全省最大的土地公廟,也是全台灣唯一拜金的土地公廟,且是受封為王爺級的土地公,採用四柱三開間的格局,為九份地區海拔最高的廟宇!但因礦業衰落而逐漸被忽略。 福山宮原本規模只是二公尺四方,日據時代,土地公庇佑很多礦工達成心願,福山宮一再被還願的信士捐修整建,但信眾請求擴建整修時,履履未獲土地公應允,於是信眾只好在原來的老廟之外面原址加蓋。據記載共經過四次大規模的擴建整修,形成了「廟中廟」的特殊景象。 目前正殿的是民國4年所建,並歷經幾次整修。日據時代,原本推動皇民化運動,不允許台灣民間信仰,但碰巧土地公的角色與日本人所敬崇的山神類似,加上九份金瓜石金礦蘊藏豐富,工作性質危險,採金工人求財且求平安的心理需求極大,於是日本人遂順應民心,允許民眾自由敬奉,甚至與台陽公司一起籌資擴建並尊稱為「瑞芳山神廟」,每年還有「山祭」活動。所以目前福山宮還留下許多大正、昭和年間的舊物與建築,以及廟埕附近栽種的櫻花。 廟埕廣場的左右兩側各有一石燈,本為日本神社的建築,出現在台灣民間信仰的廟宇中,是殖民地文化的產物。 福山宮的雕刻非常精緻,還有四個長著翅膀的裸女,在台灣廟中非常少見。裝飾性的功能。 小廟內有二對土地公和土地婆的石雕神像,年代非常久遠,廟方表示皆有百年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