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行程 〉
〉
〉
〉
〉
〉
〉
〉
〉
〉
〉
|
行程特色簡介南鯤鯓代天府位於台南縣北門鄉,佔地約20餘公頃,簡稱鯤廟,主要是祭祀吳、池、李、范、朱五姓王爺,所以名為五府王爺廟,其創建於明朝永曆16年,是全台最古老的王爺廟,名列國家第二級古蹟,而南瀛八景十勝中的「南鯤香潮」即是描述南鯤鯓代天府香火鼎盛,萬人空巷的朝拜人潮。 泉州人的信仰,驅瘟送王相傳泉州人稱王爺為溫疫神,每次瘟疫流行時,只要將建築精緻的小船,漆上金銀丹青,並在船上供奉王爺,且存放肉與米,再將傳放置大海,任它漂走,他們認為這樣便可以驅離瘟疫,若船漂到他地,王爺需巡行到此,且建醮迎祭,再選擇日期將它送出海,以祈求合境平安。 逆流返航,鯤鯓王常駐相傳明末時期,南鯤鯓有王船漂流至此地,其中供有五府王爺及中軍府神像,以及一支神木和「代天巡狩」的旌旗。依照習俗,當地漁民建草寮供奉,早晚焚香膜拜,從此以後,漁民出海捕魚多滿載而歸。神蹟顯赫廣為流傳,信奉者日眾,本該建廟供奉,但由於財力不足,只好擇吉日經隆重祭祀之後,由漁民們恭送王船出港,祈求五王另覓吉地。不料出港約一時辰,王船竟然逆流返航返回港邊,信徒們驚訝且深信五王希望長駐此地,也因此神蹟造成轟動,吸引更多朝聖謁拜人潮,信徒更廣,當地居民也漁穫日豐,終於清初時期建廟,南鯤鯓對漂來的船,不但沒有將它送出海,而建廟奉祀。建廟以後,北門鄉每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因此香火鼎盛。 開山廟南鯤鯓王目前廟中所供奉五王與中軍府係由當初的神木分為六段雕刻而成,據說當出的雕刻師為泉州名師「媽福師」受五王託夢而來,而廟宇終於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完工,定名為「南鯤鯓廟」,為台灣王爺信仰開台首廟,又名「開山廟」,自此五府千歲也被尊稱為「南鯤鯓王」。 後來歷經滄海桑田,清初時期所建的廟宇後來經歷南鯤鯓沙汕逐漸為海所淹沒,於是遷移至北門地區槺榔山重建廟宇。重建後的廟宇佔地六萬坪,包括廟堂、前埕、主殿、鯤園等設施相當華麗別緻,都相當值得一看。 要體會與感受南鯤鯓代天府的進香人潮,莫過於每年農曆春節期間,除了整個廣大的廟前廣場擠得水洩不通,要進到廟內參拜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此期間周邊也長大塞車,若您不是前來朝拜,記得提早改道。 [重要節慶] 每年農曆的4月26、27日是范王爺、李王爺的誕辰,是南鯤鯓代天府熱鬧的王爺祭,本地的信徒外,還有各地王爺廟也都會組團前來進香,許多乩童與各式陣頭形成了壯觀景象,各陣頭互相較勁,是王爺祭最有看頭的表演,每年的王爺祭熱鬧景象不容錯過喔!
時序進入冬季之際,南台灣沿海風力轉強、雨量稀少,正是最適合曬鹽的季節,約每年11~12月間,由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各單位舉辦的結合鹽業文化與王爺信仰的鯤鯓王平安鹽祭活動正在此處展開,帶領遊客們體驗台灣西南濱海地帶獨有之鹽業歷史與鹽田風光。活動內容包括平安鹽祈福儀式、平安鹽福袋免費送與其他各種精采活動,歡迎大家前來參與。
[重要文物與賞遊重點]
[公共設施]
台南地區國家二級古蹟:
台南地區全年度除梅雨季外全年少雨,尤其是冬季,使得台南地區成為晒鹽的極佳地帶。但七股鹽場卻是台灣鹽業史上最年輕的曬鹽場,後經過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的開發經營,七股鹽場成為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曬鹽場,最高存量曾達到十四萬公噸,園區內有鹽山二座:鹽山主峰與鹽山北峰,原屬七股鹽場之晒鹽堆置場;其中主峰之鹽為七股鹽場末代曬鹽,海拔高度為20公尺,約相當於七層樓高,七股鹽山所曬得的粗鹽,可提供農、漁、工業用,還要再經過洗滌、結晶,才能成為食用鹽,近來又依市場需求,開發低鈉鹽、無碘鹽、沐浴鹽等。民國70年代,由於國民所得漸增,但傳統晒鹽多仰賴人工收鹽,成本過高,鹽田逐步停產,目前台灣用鹽已大部份仰賴國外進口。 台鹽公司遂將原來的鹽田與晒鹽堆置場,轉型為休閒旅遊用途,除保留鹽業遺蹟與設施外,原來鹽田逐漸成為鹽田生態區,高達七層樓以上的晒鹽堆置場則轉變為可供遊客攀爬的鹽山,讓遊客們體會當時鹽業風光。目前攀爬鹽山設有階梯與繩索扶手,讓遊客們爬至最頂端留影紀念,踩著鹽做的階梯往上爬的經驗非常特別,但有部分度路段有些陡,而且高度也頗高,遇下雨後會變得濕滑,宜小心攀爬。 由於七股鹽山位於七股鹽田的中心地帶,附近地勢平坦高度近海平面,使得七股鹽山成為附近最高點,立於鹽山之上展望頗佳,此處也是觀賞夕陽的極佳地點。 在七股鹽山園區,台鹽公司利用生產健康低鈉鹽研發出來"鹹"的冰棒,台鹽販售的冰棒口味多元由甜到鹹有烏梅、蛋黃、杏仁核桃、藍藻甜、鹹冰棒等口味,極為特殊。 園區內還設置多項遊憩設施,包括土、瓦盤鹽田體驗區、沙灘車騎乘等供遊客體驗。 備註:(不沉之海自2008/10/1起因經營策略改變暫停營業) 附近可順遊景點:台灣鹽博物館、鹽田生態文化村(鹽田生態保護區)、六孔碼頭、黑面琵鷺賞鳥區、七股紅樹林保護區、七股觀海樓、探索台江內海(七股潟湖)、溪南春休閒渡假漁村、四草大眾廟、鹿耳門聖母廟、鹿耳門天后宮、府城天險 [收費方式]
[公共設施] 停車場。洗手間 台南市安南區的鹿耳門天后宮,於西元一六六一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登陸後首建,歷史非常悠久,是因為鄭成功感念媽祖的鴻恩,於是在登岸地點建廟,當時稱之為媽祖宮。 鹿耳門天后宮,宮殿巍峨雄壯,正門俯視鹿耳門港口,南對安平古堡與四草砲台,建築依照古制,巍峨壯觀,莊嚴肅穆,廟內建築雕工也非常精細。廟內供奉的『鹿耳門媽』,面容慈祥莊嚴,刻工精美,以大陸稀有的千年萱芝木材--紫檀木所雕刻成。 鹿耳門天后宮旁還有一間鹿耳門公館,根據歷史記載古時候為官員的廂房客,而且必須為五品官以上,現今鹿耳門公館是一多元性的歷史性建築物,外觀為仿古式建築,館內具有展示、表演、教學、會議、住宿等綜合性功能。 [奉祀神祇]
正殿: 三川部: 後殿(觀音殿): 左殿: 右殿: 文昌殿:
太歲殿:值年太歲星君 [公共設施]
四草大眾廟位於臺江內海北汕尾島南端,原係一座荒島,現今已和市區相連結。 四草大眾廟已有兩百年歷史,主祀「鎮海元帥」,名為陳酉,朝平亂有功封官於朝,累陞提督鎮守臺南。乾隆諡封陳酉為「鎮海元帥」,立廟留名。在主神桌後還有提供紅紙給信徒祈福。 抹香鯨陳列館廟的左側還有間抹香鯨陳列館,入館清潔費一人10元,館內擺了些漁村的器具跟模型船、標本......等,以前因抹香鯨的經濟價值高,人類濫捕,導致抹香鯨濱臨絕種,現在已被國際列為被保護動物。 四草附近其實還有許多景點,參拜完之後還可去紅樹林隧道,搭著觀光船參觀四草生態,感受大自然。以及附近的四草砲台古蹟、四草大橋看夕陽,體驗四草附近的風光明媚。 [公共設施] 洗手間,停車場 在台南市七股區龍山里是七股潟湖位的位置,也是全台最大潟湖區,面積超過一千六百公頃,而位於七股溪河口兩側就是七股紅樹林保護區,目前台灣現存的紅樹林僅剩四種,分別為水筆仔、欖李、海茄苳及五梨跤,而七股紅樹林保護區則是以海茄冬為主的紅樹林,由於當地養殖漁業興盛,七股紅樹林保護區因而吸引大量以魚類為主食的白鷺鷥前來棲息,讓蘊藏大量的礦物質和有機物的紅樹林,經常可見彈涂魚、招潮蟹、水鳥活躍其間,構成豐富的生態系統。 台南市政府也在此地設有兩座賞景平台,其中一座提供步道可貼進地面觀賞紅樹林、招潮蟹等濕地生態,另一座為三層樓高視野極佳的賞鷺鷥亭,讓遊客能更清楚的觀察到白鷺鷥的行蹤,而賞鳥亭右方有一座木造觀林平台,為紅樹林解說站,解說站裡豎立著許多解說牌,主要是針對台灣紅樹林樹種及濱海植物提供有詳細的資訊及說明。 [公共設施] 停車場
四草大橋,鹽水溪西流至安平附近,與嘉南大圳匯流進入台灣海峽,四草大橋橫跨其上,於橋下觀看甚為壯觀,此處由於鹽水溪、嘉南大圳與台灣海峽的海水相互衝擊,魚類眾多,常可見橋上有許多民眾在此垂釣,此處也是欣賞夕照的好地點,當太陽逐漸落入台灣海峽,配合遠方漁火極有情調。 在出海口附近綿延有近1公里的沙灘,但因此處為出海口淡水與海水衝擊巨烈,且附近堤防設有消波塊,海中有許多亂流與漩渦,嚴禁下水戲水。 在四草大橋旁靠近安平這一側,目前設有橋頭公園,園內設有步道,頗值一遊,且橋頭公園步道可接堤防上的步道,沿堤防上步道一直走可抵德記洋行與安平樹屋的後方,此堤防步道為極佳之賞鳥區,在河的對面便是紅樹林與野鳥保護區,傍晚時分,野鳥漸漸歸巢,於此處可聽到對面眾多鳥群吱吱喳喳的叫聲,由此遊覽整個安平地區所有景點非常方便。
[附近景點]安平樹屋, 億載金城, 德記洋行(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林默娘公園, 台南運河, 安平古堡(熱蘭遮城), 永漢民藝館, 小西門砲台遺跡(安平小砲台), 安平天后宮(開台天后宮), 安平老街, 海頭社魏宅, 臺灣城殘蹟, 東興洋行, 運河博物館, 劍獅公園, 安平鄉土文化館, 安平港, 港濱歷史公園, 觀夕平台, 延平街古井, 乾隆海堤, 觀音亭, 妙壽宮, 安平漁人碼頭,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 橋頭公園, 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海山館, 望月橋 英商德記洋行,國家三級古蹟。「洋行」指的是外商在中國各地所設的商業辦事處。在清同治6年(西元1867年),英屬東印度公司在台南安平港開港時,於安平設立德記洋行分行,位於當時安平的海頭社,大多從事鴉片、樟腦、砂糖等大宗貨物交易。當時英國的德記洋行、怡記洋行、和記洋行、德國的東興洋行及美國的唻記洋行合稱安平的五大洋行。 光緒21年(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日政府將鴉片、樟腦大宗貨物交易權收回專賣,洋行貿易量銳減,加上安平港日漸淤塞,影響船舶載卸,紛紛關閉,唯獨剩下德記洋行。接下來它先後被改為鹽業會社、臺南鹽場辦公廳舍。民國68年,台南市政府將它收回並整修,做為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德記洋行採拱廊模式,以避雨水及日曬,是西方人在台灣建的建築物的特色。而隔壁的安平樹屋是當時德記洋行的倉庫,兩者關係密不可分,連現在也是採結合管理。 [公共設施] P, WC [附近景點]安平樹屋, 億載金城, 林默娘公園, 台南運河, 四草大橋, 安平古堡(熱蘭遮城), 永漢民藝館, 小西門砲台遺跡(安平小砲台), 安平天后宮(開台天后宮), 安平老街, 海頭社魏宅, 臺灣城殘蹟, 東興洋行, 運河博物館, 劍獅公園, 安平鄉土文化館, 安平港, 港濱歷史公園, 觀夕平台, 延平街古井, 乾隆海堤, 觀音亭, 妙壽宮, 安平漁人碼頭,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 橋頭公園, 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海山館, 望月橋 安平樹屋原為德記洋行的倉庫安平樹屋昔日原是德記洋行的倉庫,據推測最早興建於十九世紀末及日治初期,日治時期為「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出張所辦公室與倉庫。 台灣光復後,台鹽也曾經將其做為倉庫之用,當時老榕樹便已伸進倉庫屋內,後來製鹽工業逐漸末落,後來再度荒廢,一度無人聞問,任由多株百年老榕樹盤根錯節隨意生長,民國七十年旁邊德記洋行整修時,並未整修倉庫區,經過近一甲子造成整個倉庫皆為榕樹所霸佔,樹與屋融為一體。 在文建會的補助之下,於民國90年12月16日至91年2月15日台南市政府曾辦理「安平文化特區藝術家進駐計畫」,樹與屋的和諧共存吸引藝術家進駐,頗受好評,後因經費無以為繼又再度荒廢,直到「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成立後,被列入風景區範圍而開始進行規劃重生,2004年底開始進行整修並規劃與建置了木棧道,讓遊客可以深入樹屋內部遊覽,屋內隨處可見老榕樹氣根自破損的屋頂垂下,中午時分陽光自屋頂流泄而下,有著一種特殊情調。目前安平樹屋以成為安平地區最受遊客歡迎的景點。 入口處原本的展覽室,牆面經過重新粉刷之後,變成整面橙黃色的牆壁,雖然與整體不搭,卻也帶給死氣沉沉的樹屋變的活潑生氣,變成旅客照相的場景,順著參觀路線,我們來到樹屋的入口處,其位於英商德記洋行後方,原本是洋行的倉庫,一進入屋內後,就有一片老榕樹從天垂下,光線透過樹木穿進建築物,光與影讓建築物增加了不少韻味,這般景象是很難得見到的,安平樹屋此名稱不是因為房屋坐落在樹上,而是建築物被樹木所佔據著,斑駁的圍牆纏繞著錯綜複雜著樹木,也成為台南十大景點之一,此景也讓旅客深深烙印在心中。 安平樹屋曾為當地著名之鬼屋榕樹在華人的風水說中,本來就是容易聚集陰間好兄弟的植物,傳統上一般人不會在住家旁種植榕樹,除了怕聚陰帶來不好影響之外,榕樹生長力強盛,再貧脊的土壤都可茂盛生長,其強至壯的氣根常破壞房子的屋頂、牆壁與地板,早成房子受損。未整治之前的倉庫被老榕樹破牆、穿透屋頂、盤根錯結的佔據,到了夜晚看起來陰森、鬼影幢幢,而漸成為當地人的夜晚禁地。 現如今經過整理與規劃的樹屋已成為人氣景點,強大的人氣也蓋過了大家印象中的鬼屋形象,成為安平地區極熱門景點。 樹屋後方河堤步道─賞鳥勝地安平樹屋緊臨鹽水溪,樹屋後方沿河堤上目前鋪設有自行車道與散步道,沿著鹽水溪靠北岸區域,散佈有許多紅樹林濕地,悽息著許多候鳥與白鷺鷥,此處也成了極佳的賞鳥區域。 [公共設施]洗手間 - 停車場(附近100公尺處)
[附近景點]億載金城, 德記洋行(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林默娘公園, 台南運河, 四草大橋, 安平古堡(熱蘭遮城), 永漢民藝館, 小西門砲台遺跡(安平小砲台), 安平天后宮(開台天后宮), 安平老街, 海頭社魏宅, 臺灣城殘蹟, 東興洋行, 運河博物館, 劍獅公園, 安平鄉土文化館, 安平港, 港濱歷史公園, 觀夕平台, 延平街古井, 乾隆海堤, 觀音亭, 妙壽宮, 安平漁人碼頭,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 橋頭公園, 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海山館, 望月橋 台灣城殘跡位於現今為人熟知的安平古堡中,安平古堡在台南市安平區效忠、國勝路之間。在荷據時期為荷蘭人建立,稱為熱蘭遮城,因為紅髮的外國人所建立也俗稱為「紅毛城」。於1624年建立的安平古堡,現今列為國家一級古蹟,為台灣最早的城池,在清康熙時期政治中心遷至府城內,此處才漸漸沒落。 臺灣城殘跡是屬1622年荷蘭駐臺第一任總督遜克所建「奧倫治」城的一部分,俗稱安平古堡,並於1640年竣工完工並改稱為「熱蘭遮城」,整座城堡係以糯米汁、糖漿、砂與牡蠣殼粉調製而成。早期的熱蘭遮城分為內城、外城。方形內城於1624年興建,共築三層,下層位於地面下,作為倉庫。北門門額上刻有T‘CASTEEL ZEELDIA GEBOUWED ANNO 1634 〔熱蘭遮城建於一六三四年〕字樣。後來因人口眾多才開始又興建外城。外城遺跡隱沒在民宅之間,其中北城牆長約38.7公尺,和國勝路民宅融為一體,後來由市政府的計畫工程才讓外城得以修復保存;南城壁遺跡高約10米,牆上古榕盤根錯節,氣根盤據在牆上,頗有古意。外城西北方此處已規劃成古壁史蹟公園,供遊客散步、休憩,斑駁牆上依稀可見鐵剪刀遺跡,為當時穩固樑壁而見的「壁鎖」,當時以糖水調和石灰建成,相當特殊;內城有一半圓堡形殘跡位於古堡北邊下方,地基厚實,由紅磚堆疊砌成。 古堡後方一處古井為荷蘭人據台所建的四座古井之一,而瞭望台紅屋頂白牆的建築城為安平古堡新地標,可登高瞭望半圓堡遺跡以及安平小砲台。 [備註]
[附近景點]安平樹屋, 億載金城, 德記洋行(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林默娘公園, 台南運河, 四草大橋, 安平古堡(熱蘭遮城), 永漢民藝館, 小西門砲台遺跡(安平小砲台), 安平天后宮(開台天后宮), 安平老街, 海頭社魏宅, 東興洋行, 運河博物館, 劍獅公園, 安平鄉土文化館, 安平港, 港濱歷史公園, 觀夕平台, 延平街古井, 乾隆海堤, 觀音亭, 妙壽宮, 安平漁人碼頭,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 橋頭公園, 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海山館, 望月橋 台南地區一級古蹟: 台灣第一街延平老街,也就是安平老街,又稱台灣街或石板街。位在安平古堡東側,是三百年前荷蘭人在安平所建的第一條街道,因此又稱台灣第一街。 荷蘭於1624年佔據安平(當時又稱大員)時,當時的安平為一孤島,隔著台江內海與現今的赤崁樓遙遙相望,而大員以內為綿延的沙州,海水漲潮時即淹末於海中,因此安平古名又稱一鯤鯓,往南分別為二鯤鯓、三鯤鯓、四鯤鯓、五鯤鯓、六鯤鯓、七鯤鯓等7個沙洲島。一鯤鯓為外來文化最早進入的發源地,當時又叫「台窩頭」,這也是「台灣」這名稱之由來。 明末清初全臺最熱鬧的街道1630年荷蘭為了能永久經營台灣,開始於建造熱蘭遮城(現今安平古堡),並於城東設立街鎮,做為對遠東貿易的場所。當時市街規劃有三條東西向的街道,分別為寬街(今日之延平街)、新街(今日之效忠街)及北街(今日之中興街)。當時3條街道以寬街最寬因此稱為寬街(寬二至三公尺),也最為繁榮,在17世紀的當時大街上貿易商行林立,來自歐亞的各色商人來來往往,盛極一時,是明末清初全臺最熱鬧的街道。寬街也是全台最早興建的第一條街道,所以有「台灣第一街」或「開台第一街」稱號,也因寬街以石板建成,又稱「石板街」。 原來的延平街到了清朝時,仍是非常繁榮,為重要的商業與交通樞紐,當地人俗稱「市仔街」,街上土地公廟、雜貨店、香燭店、中藥行、蜜餞行、鐘錶行、麵粉店、棉被行、珠寶店、飲食店一應俱全,為當時居民購物逛街的最佳去處。也因其地位之重要,當時民眾婚喪喜慶都要經過延平街,才算典禮完成。後經過時代變遷,到了民國,原來的街道因承襲清代台灣城市規制,只有兩、三公尺寬,狹窄的街道行人腳踏車容易穿梭其間,但汽車卻難以進入。當地居民基於未來發展、交通與安全考量,極力爭取拓寬。 延平街事件,老街被拆1994年(民國83年)主張括寬的當地民眾與反對拓寬的全國文化界發生了「延平街事件」,爭議長達一年半,當時行政院長連戰於是下令暫停拆除,沉寂百年的老街突然全國新聞頭條版面。 抵不過強大的地方壓力,1995年5月全國文藝季『發現王城』活動為延平街做了一次最後巡禮。在台南市政府放任不管下,同年7月底老街兩旁居民開始自行拆屋,到了1995年8月1日台南市政府終以維護住戶生命安全為由下令拆除拓寬。 目前所見之安平老街(延平街)為拓寬之後的結果,原來的台灣第一街舊貌已不復見,僅剩與延平街平行的中興街和效忠街保存尚稱完整,還是可以體驗清代時狹小的街道。延平老街以傳統製法蜜餞、古早味玩具及糖果等等著名,因為近年來觀光盛行,現在老街內店家大多賣紀念商品,假日兩旁攤販林立,就像是白天的花園夜市。 老街內建築有土角厝、紅磚矮屋、西式洋樓,還有夾雜著一些現代的鋼筋水泥建築。洋樓大多市白粉牆或洗石子面牆,欄杆、柱頭或屋簷上飾以手工精緻的浮雕。進落門為天井,設有「公媽廳」,以安放神安,門楣多懸掛太極八卦、劍獅獸牌或圓鏡,以求辟邪鎮災。 賞遊重點原有之延平老街於1995年8月已被拆除,建議可到中興街和效忠街逛逛,追尋老街風華。
[附近景點]安平樹屋, 億載金城, 德記洋行(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林默娘公園, 台南運河, 四草大橋, 安平古堡(熱蘭遮城), 永漢民藝館, 小西門砲台遺跡(安平小砲台), 安平天后宮(開台天后宮), 海頭社魏宅, 臺灣城殘蹟, 東興洋行, 運河博物館, 劍獅公園, 安平鄉土文化館, 安平港, 港濱歷史公園, 觀夕平台, 延平街古井, 乾隆海堤, 觀音亭, 妙壽宮, 安平漁人碼頭,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 橋頭公園, 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海山館, 望月橋
請參閱:全國老街, 全台老街整理列表港濱歷史公園曾獲得2006年度建築園冶獎的,結合林默娘紀念公園、札哈木原住民公園等,以港濱景觀跟歷史主題結合。林默娘像慈祥優雅地佇立於園內,而原住民歌舞祭文化廣場在每年十月在此有原住民慶典儀式。此外,遼闊的公園草皮更是台南人最喜愛的放風箏好去處之一。更早之前港濱歷史公園區,晚上有『夜明珠』夜市,是全台灣最乾淨無煙的夜市,但因政策與當地居民的關係,只維持了短暫的時間。雖然少了夜市,公園內別出心裁的公共藝術也讓人得以一窺府城的歷史變遷。公園地上數十塊兩尺見方的花崗岩,刻有台灣300餘年間府城政治、經濟、文教等發展, 在欣賞自然美景,亦能重溫這片土地曾有的過往時光。 [附近景點] 安平樹屋, 億載金城, 德記洋行(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林默娘公園, 台南運河, 四草大橋, 安平古堡(熱蘭遮城), 永漢民藝館, 小西門砲台遺跡(安平小砲台), 安平天后宮(開台天后宮), 安平老街, 海頭社魏宅, 臺灣城殘蹟, 東興洋行, 運河博物館, 劍獅公園, 安平鄉土文化館, 安平港, 港濱歷史公園, 觀夕平台, 延平街古井, 乾隆海堤, 觀音亭, 妙壽宮, 安平漁人碼頭,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 橋頭公園, 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海山館, 望月橋 林默娘公園是安平的新地標,位於港濱歷史風景區旁,佔地約二公頃,於2004年4月正式啟用,公園內有一座特別的林默娘雕像,雕像高約十六公尺,基座高約四公尺,由花崗岩雕刻而成,此座林默娘雕像有別於寺廟中的神像,是以少女面貌呈現,發揚孝女情懷,藉以抒發先人移民開疆闢土,後人當飲水思源的美德。站在遠處就可以看到林默娘遠眺大海的倩影,守護著沿海漁民。 林默娘公園擁有寬闊的草地,舒適的空間吸引許多民眾來此散步、吹吹風,同時也是放風箏的最佳場所,由於靠近海邊,傍晚的風勢相當適合放風箏,有許多愛狗人士在此聚會,帶心愛的狗兒踏青、認識新朋友,也非常適合全家一起來此騎單車,美麗的夕陽陪伴您渡過悠閒的下午時光! [公共設施] 公共廁所、步道 [附近景點] 安平樹屋, 億載金城, 德記洋行(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台南運河, 四草大橋, 安平古堡(熱蘭遮城), 永漢民藝館, 小西門砲台遺跡(安平小砲台), 安平天后宮(開台天后宮), 安平老街, 海頭社魏宅, 臺灣城殘蹟, 東興洋行, 運河博物館, 劍獅公園, 安平鄉土文化館, 安平港, 港濱歷史公園, 觀夕平台, 延平街古井, 乾隆海堤, 觀音亭, 妙壽宮, 安平漁人碼頭,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 橋頭公園, 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海山館, 望月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