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客家文物館點閱數:12621 推薦數:0 |
友善列印 |
內容介紹高雄市客家文物館之發展,始於民國84年籌組「高雄市客家文物館興建促進委員會」,由32位委員共同推舉1位主任委員與4位副主任委員,並選出傅有舜先生擔任秘書長,開始積極推動建館相關工作,於民國86年7月27日開始興建,民國87年11月22日完工落成啟用,文物館除保存及展示文物之用外,也成為一個客家相關活動舉辦的中心,時至今日已經吸引無數學校機關團體與國內外人士前往參觀。此外在民國91年12月,更增設了全台首座的客家文物圖書館,增加客家文學、史學等學術文化書籍,使得客家文物館邁向多元化功能之新紀元。該館位於高雄市三民2號公園,館區面積達800坪(地上500坪,地下300坪),為全台最大之客家文物館,外觀上採大陸客家建築設計,以紅瓦琉璃、三合院式建築為主體。館內以展示客家文物為主,並有專人提供各種解說,同時也經常舉辦客家文化活動,研究傳統客家習俗,同時也為各級學校鄉土教育提供鄉土教材,薪火相傳。另外,「高雄市新客家文化園區」預計於2009年5月前完工,屆時現有客家文物館將重新規劃為客家文教中心。 根據現有文獻,客家人遷台歷史最早可追溯自明朝中後期,而大量遷台則始於清朝康熙年間,由於當時閩、粵人民生活困苦,對台海禁初開,造成大量當地人民遷往台灣,於現今台南市東門附近開墾務農,維持生計。而後因受福佬勢力影響,部分來台客家人被同化,部分遷往山區,語言也出現了各地分歧的腔調。從早期在台南、高雄、屏東等地,漸漸發展成南投、彰化、雲林、苗栗、新竹皆有客家人的分布,後期遷台的客家人因南部較飽和,轉往以中北部為主。目前在高雄市的客家人約佔高雄市總人口的17%(25萬人),顯見客家人士在高雄之份量。客家文物館落成初期館內所展示之文物即由高雄褒忠義民廟專款購贈,更加團結客家精神,也促進了文化交流與發展。 高雄客家文物館主要分成幾個區塊: 文物主題館-包含客家移民來台墾荒歷史、農村重要生產及運輸工具、婚假喜慶用具、日常生活用具、古代建築材料、客家古蹟相片及民俗工藝等,各種影片、實物及模型完備。 圖書館-備有國內外相關文獻及史料,藏書豐富。 展覽室-不定期舉辦各項展覽活動。 視聽室、攝影展示室、會議室-播放影像及簡報等,期使民眾更加了解客家文化。 文物館內有多項藝術品,如水牛及勤讀童像等,在在展現客家文化中勤儉與勤讀之精神;此外,由於文物館緊鄰隔壁的同盟公園與敦親公園,裡面不但植物眾多,有多項兒童遊樂設施,更設有自行車道,民眾不妨前往體驗一場富含文化內涵的生態之旅。
注意事項
園區有小黑蚊,需注意防蚊,或請勿進入非步道區域,注意蛇類出沒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