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願景館

 點閱數:9542 推薦數:0
友善列印小圖示友善列印
高雄願景館主照片

位置(地址)

台灣.高雄市.三民區高雄市三民區建國二路318號

歸類

地標地景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五14:00~20:00 ,週六、日10:00~20:00,週一休館

收費說明

免費

聯絡方式

(07)235-9751  

官方網站

http://pwbgis.kcg.gov.tw/kcgvision/index.htm

簡介


高雄願景館前身為高雄火車站,由舊車站遷移至現址,現今看到的高雄火車站為高雄現代化發展後搭建的臨時車站,原本的高雄舊站地址即為現今的高雄願景館。回顧過去,該車站原為日本人在台期間,因應經濟發展需要與南進政策而於西元1904年(日治昭和16年)興建,也帶動了當時週遭地區的一連串經濟效應,許多建設都據此而蓋。
我要提供正確位置按鈕圖
Kevin照片 Kevin(PRO達人)
建立於2009-05-27 10:22:35
更新於2010-12-10 18:23:10
分類: 地標地景

標籤:高雄願景館
分享本頁連結(點選下面方框後複製連結Url)
網址:
崁入本頁到您的部落格、網頁或論壇
(點選下面方框後按滑鼠右鍵複製html碼)

嵌入:

  [推到Plurk噗浪]
點上面下+1讚分享

高雄願景館-以舊車站打造的高雄願景館照片 以舊車站打造照片
高雄願景館-人行道上的鏤空字體設計照片 人行道上的鏤照片
高雄願景館-地面上有引人注目的LED燈照片 地面上有引人照片
高雄願景館-以透明為基調的館內空間規劃照片 以透明為基調照片
高雄願景館-連結新舊車站的天橋照片 連結新舊車站照片
內容介紹標頭符號

內容介紹

高雄願景館前身為高雄火車站,由舊車站遷移至現址,現今看到的高雄火車站為高雄現代化發展後搭建的臨時車站,原本的高雄舊站地址即為現今的高雄願景館。回顧過去,該車站原為日本人在台期間,因應經濟發展需要與南進政策而於西元1904年(日治昭和16年)興建,也帶動了當時週遭地區的一連串經濟效應,許多建設都據此而蓋。高雄舊火車站屋頂為帝冠式設計,採用日本大規模寺廟或貴族專用的中國唐朝設計「唐博風」屋頂,具有一股君臨天下的氣勢,內部也是當時獨創的挑高設計,派頭十足。

而為了因應逐日升高的車站流量與新的都市發展計畫,高雄市政府於民國91年正式停止高雄舊站的載客服務,並於當年8月將舊站遷移至國光客運站後方,即現今高雄願景館位置,而原位置則搭建起了現在看到的高雄火車站,該站為臨時之用,未來待新車站三鐵共構工程完成之後,目前的高雄車站也將功成身退。高雄舊站的遷移作業當時從2002年8月16日動工,以總掘工法將站體撐起,以油壓機與千斤頂將車站不斷地平行移動,直到2002年8月29日上午10:08,抵達定點,共計移動82.6公尺,現場民眾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無不感動。未來,新車站三鐵共構工程完成,舊站將遷回原址,而當輕軌完成後,更將在後方建造小月台,完成所謂的「四鐵共構」,屆時過去的高雄火車站將再度扮演高雄重要地標的角色,為現代化的嶄新城市提供一股發思古之幽情的往日情懷。

高雄願景館內部可分為下列六區:

風景明信片區-
進入高雄願景館即可看到正門內地上有著LED跑馬燈,民眾可將思念與祝福的話語輸入,化作燈內的字,相當特別。兩旁還有觸碰式電腦,提供參觀民眾豐富的旅遊資訊。

多功能展示區-
接著進入大廳,正中央為多功能展示區。該區使用了大量的透明玻璃,展現了願景館的設計理念,不阻礙視線,擴大空間感,除紀錄了車站的遷移歷史外,還可提供影片播放與演講之用。

多功能歷史迴廊區-
地上大量的電視牆讓民眾彷彿穿過一道科幻的歷史隧道,兩旁整齊陳列著的液晶螢幕也述說著高雄的歷史;高雄願景館以現代化的高科技令民眾以不同的方式對歷史回味再三。

都市計畫展示區-
以模型與文字展示了近期高雄市區的重大市政建設,期使民眾對高雄的未來深入了解,更具信心。

3D虛擬互動區-
該區設有新穎的摩托車載具,民眾只要戴上3D立體眼鏡,乘坐其上,將可感受一場截然不同的3D虛擬體驗,高雄知名景點諸如光之塔、高雄港、愛河等紛紛藉由科技重現在眼前,光彩奪目的城市夜景令人目眩神迷。

旅客留言板-
透明的玻璃帷幕上印著一段段高雄人的小故事,溫馨感人。

此外,高雄願景館外部更有著下列區域:

風的祝福廣場-
位於願景館北側,在樹上繫著各式LED燈,將民眾對親友的祝福顯示其上,創意十足。此外該區也設有風向儀,隨著風不停轉動傳出悠揚樂聲。

保存牆-
東側擺放著九塊被切割的牆體,為原舊火車站東西兩側的延伸牆面。

願景橋-
連接臨時車站與高雄願景館的天橋,夜晚更是美輪美奐,透明的玻璃地板讓民眾對底下風景可一覽無遺,常有行人在此駐足欣賞。

緯度:22.63861000     經度:120.30203000
在新視窗開啟較大地圖
 

透過您的臉書(Facebook)帳號即可留言與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