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台灣八景
依據1696年(清康熙35年)的《台灣府志》中記載,當時選出的台灣八大景色為:
沙鯤漁火:沙鯤為位於昔日鳳山縣境台江內海上的七個海上沙洲,分為稱為「一鯤鯓」至「七鯤鯓」,即今台南市安平區與南區的海岸地帶。(七股觀海樓、六孔碼頭、七股潟湖、安平漁人碼頭、億載金城、四草大橋、黃金海岸、將軍觀光漁港)
鹿耳春潮:鹿耳指鹿耳門,位於昔日台灣縣境,即今台南市安南區鹿耳門一帶(府城天險、鹿耳門天后、鹿耳門聖母廟)。
雞籠積雪:雞籠位於昔日諸羅縣境,地點有寒冬有可能下雪的七星山與大屯山,以及雪機會極小的雞籠山(今台北縣基隆山)、大雞籠嶼(今基隆市和平島)、彰化等不同說法,亦有人認為此乃文人想像而無實景。
東溟曉日:東溟位於昔日諸羅縣境,實際地點不詳,亦有人認為此乃文人為求與「西嶼」對仗的想像之作。
西嶼落霞:西嶼位於昔日台灣縣境,即澎湖群島的漁翁島。
斐亭聽濤:斐亭位於昔日台灣府城(今台南市)台廈道衙署後院(今永福國小),為高拱乾所建。
澄台觀海:澄台位於昔日台灣府城(今台南市)台廈道衙署後院(今永福國小),為高拱乾所建[2]。
日治時代台灣八景
於1927年8月,台灣日日新報舉辦透過民眾投票方式,選出「台灣八景十二勝」,票選結果有兩種說法:
說法一:
說法二:
台灣十二勝為:
民國時期台灣八景
於1953年,由臺灣省政府制定。
2005年交通部觀光局透過票選重新選出之新台灣八景: